成功案例

打通能源“动脉”和“电”,点亮美好生活。我

日期:2025-10-20 11:04 浏览:
央视新闻:能源被誉为工业的“粮食”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,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中国能源工业取得了发展进步和历史成就,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。 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。足够的力量。用电量连续打破纪录,显示供应稳定稳定。今年7、8月,全社会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,不断刷新纪录。能源安全“顶住了顶峰,触底了”。 1万亿千瓦时是什么概念?从横向看,相当于日本或东盟国家一年的用电量;从垂直方向来看5、相比2015年7月用电量突破5000亿千瓦时,这一数字在10年间翻了一番。外媒认为,电力供应的稳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。对于制造业来说,这种确定性意味着可以持续运行的智能生产线可以放心地投入运行,而不必担心因电力短缺而导致生产中断;对于新兴产业来说,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都“渴电”。电力是赢得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基础,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之一。美国《财富》杂志报道称,在中国,人们认为能源的持续供应是理所当然的。 A. 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几乎无法想象一些公司正在构建自己的发电厂,而不是依赖现有的电网。内蒙古是中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份。已为华北、华东等地区建设了“五通三直”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以及配套集中电网工程。从辽阔的草原到建淮平原,绿色电力将重新定义中国跨区域能源合作模式。走向绿色 中国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系统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国建成了规模最大、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。中国土地上转动的风力发电机每分钟可发电近190万千瓦时,节省常规煤炭570吨。每天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,相当于安装一台水力发电机全球最大单机容量。每个月,可再生能源可发电2900亿千瓦时,相当于英国一年的发电量。如今,全社会每消耗3千瓦时的电量,就包含1千瓦时的绿色电力。算力中心80%的电力来自风、光、水流,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。在全国首个绿色计算协作试点省份青海,数百公顷光伏发电产生的绿色电力点对点供应到附近的数据中心,直接转化为绿色算力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援引分析师的话称,作为全球制造业超级大国,中国经济越来越受到清洁技术的推动,其中越来越多的份额来自电力(而不是化石燃料)。中国正在成为第一世界重要的“强国”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中国能源领域的规划将更加清晰。未来,将在沙漠、戈壁、荒地建设一批千万千瓦级“新能源+储能”基地。随着沙漠面积的增加,“西电东送”和“北电南电”通道将变得更大。与此同时,沿海风电向深海拓展,进入大发展时期。中国核聚变装置预计两年内建成,2030年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。同时,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与工程将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多“中国方案”,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。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